2024-07-22 03:53 点击次数:143
骶髂关节(图4-2-1、图4-2-2)由一组延展性好且宽厚的韧带加强。主要稳定韧带为骶髂前韧带、骶髂后韧带(骶髂长韧带和骶髂短韧带)、髂腰韧带和骨间韧带。次要稳定韧带为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这些韧带的紧张度保证了骶髂关节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力学传递。前有腰大肌,后有竖脊肌,两肌的附着特点提供了骶髂关节的动力稳定性。
图片
骶髂前韧带为骶髂关节前关节囊前方增厚的韧带组织,对骶髂关节前关节囊有加固作用。骶髂后韧带为连接骶骨背面和髂后上、下棘的韧带,对骶髂关节后侧有加固作用。骶髂前韧带与骶髂后韧带共同维系了骶髂关节的压力。髂腰韧带为连接第五腰椎横突与髂骨之间的韧带,与骶髂前韧带部分混合,共同维持骶髂关节前方的稳定性及与下腰段的紧密连接。骨间韧带为骶骨与骼骨间的连接韧带。骶结节韧带为连接骶骨角与坐骨结节的韧带。骶棘韧带为连接骶骨角与坐骨棘的韧带。骶棘韧带与骶结节韧带共同维持骶骨下段翻转稳定性,限制骶骨角向上的空间位移,骶骨上端压力增加时,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牵拉负荷增加。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形成的三角形间隙有阴部神经通过(图4-2-3)。
图片
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丰富,功能强大,是维护髋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最深层为髋关节囊周围的韧带(图4-2-4),是维护髋关节稳定的基础结构,包括髂股韧带、坐股韧带和耻股韧带。这些韧带分别自髂骨、坐骨和耻骨发出,顺时针旋转附着于转子间嵴和股骨颈,髂股韧带、耻股韧带有抑制骨盆后倾作用,坐股韧带有抑制骨盆前倾作用。髂股韧带最宽厚有力,形状像一个“人”字又称髂股人字韧带。髂股韧带的近端附着点位于髂前下棘附近和髓白上缘,分为两束附着于转子间嵴的两端,中间的间隙有关节囊动静脉通过。站立位股骨外旋转时,髂股韧带可牵拉骨盆向前旋转。非承重体位,髂股韧带限制股骨外旋,缩短时使股骨内旋并屈髋。正常站立时,髋关节处于完全伸直状态,股骨头前表面会紧紧挤压在黏弹性很强的髂股韧带和动力结构髂腰肌上。耻股韧带的纤维会与髂股韧带的内侧束融合,在髋关节伸直外展并些许外旋转时拉紧。坐股韧带在股骨内收内旋前届时拉紧。髋关节在屈曲90°合并外展外旋时使关节囊纤维和周围的韧带放松。股骨头血液供应由关节囊的小动脉股骨干滋养动脉和圆韧带的小动脉提供。
图片
关节囊的小动脉经过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臀下动脉和闭孔动脉的吻合部分到关节囊附着处,分为上下两级进入股骨颈,是股骨头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约占股骨头血液供应的2/3,主要供应股骨头下半部分。股骨干滋养动脉小部分与关节囊的小动脉有吻合支,对股骨头提供少量血液供应,约占1%圆韧带的小动脉由闭孔动脉分出,走行于圆韧带中,通过股骨头凹进入股管头,仅对股骨头内下部提供血液供应,约占股骨头血液供应的1/3。髋关节周围的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对髋关节囊起稳定作用,当这些韧带处于紧张状态时,关节囊的动静脉明显受压,静脉内压力低,容易受软组织压力影响出现回流障碍。动脉血液的供入使股骨头内水肿,内压力逐渐增高。当股骨头内压力超过小动脉压力时,股骨头血液供应受到严重影响,出现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在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出现之前,主要表现为淤血性改变,这也是股骨头减压有效的原因。股骨头的内上1/3为承重部分,而外下2/3为非承重部分,股骨头静脉回流障碍导致承重部分骨代谢异常,容易出现股骨头塌陷。关节囊动脉回流障碍导致的非承重部分骨代谢异常,影像表现股骨头坏死非常严重,塌陷则较晚发生,容易出现股骨头骨折。在股骨头坏死的介入治疗中,股骨头动脉造影没有堵塞的表现支持了静脉回流障碍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原因。
直接影响髋关节的肌肉(图4-2-5、图4-2-6)包括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股薄肌、大收肌、股直肌、缝匠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梨状肌、上下孖肌、闭孔内外肌、股方肌、胭绳肌、髂腰肌。
图片
图片
耻骨肌近端附着于耻骨上支,远端附着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的耻骨肌线,以内收作用为主,有辅助屈髋作用。
长收肌近端附着于耻骨结节,远端附着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1/3,有大腿内收、屈髋和上固定的股骨干外旋转作用。屈髋70°以上有伸髋作用。
短收肌近端附着于耻骨结节下方,远端附着于股骨粗线内侧唇的上1/3,和长收肌的功能相似。
股薄肌近端附着于耻骨下支骨缘上,远端附着于鹅足腱上,有大腿内收屈髋和近固定的胫骨内旋作用。
大收肌分为两束,前束附着于坐骨支的骨嵴上,远端附着于股骨粗线内侧唇的下1/3、中唇的全部,有大腿内收和股骨外旋转作用,由闭孔神经支配;后束近端附着于坐骨结节外下方,远端附着于股骨内收肌结节上,有大腿内收、伸髋和近固定股骨内旋转作用,由坐骨神经的胫骨分支支配。大收肌后束的股骨内旋转作用在蹲起动作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股直肌(图4-2-7)近端附着于髂前下棘及髋臼上方的前部,远端附着于髌骨,下连髌韧带。有屈髋和伸膝作用。
图片
缝匠肌(图4-2-8)近端附着于髂前上棘,远端附着于鹅足腱,站立位有屈髋、下肢内收和胫骨外旋转作用;屈膝屈髋位有胫骨内旋转作用。
图片
臀大肌(图4-2-9)分为两束,上束近端附着于髂后上棘至髂后上棘的骼骨外缘骨面,远端与阔筋膜张肌在股骨大转子水平连于髂胫束,有伸髋、外展和胫骨外旋转作用;下束近端附着于骶骨边缘、骶髂后韧带和骶结节韧带,远端附着于股骨臀肌粗隆,站立位有伸髋、内收和股骨外旋转作用。在坐位时,由于臀大肌远端附着空间位置的改变,其功能变为近固定大腿屈髋外旋和远固定骨盆对侧旋转作用。
图片
臀中肌(图4-2-9)近端附着于髂骨的髂前上棘至髂嵴的髂骨外侧边缘及外侧面,远端附着于股骨大转子尖部。由于髂骨附着范围广泛,后部肌束有伸髋作用,前部肌束有屈髋作用整体收缩有大腿外展作用。坐位时殿中肌中束、前束有控制骨盆前旋转作用。
臀小肌(图4-2-9)近端附着于髋臼上缘的髂骨翼,远端附着于股骨转子前部,有屈髋和轻度大腿外展作用。
阔筋膜张肌(图4-2-10)近端附着于髂嵴至髂前上棘的髂骨外缘,远端附着于髂胫束有屈髋和大腿外展作用。
图片
髂胫束(图4-2-11)是由韧性很高的结缔组织组成的,向后延展的大腿筋膜包绕股外侧肌,并附着于股骨粗线外侧唇。向前延展的大腿筋膜在多部位转入肌肉间隙,形成肌肉间隔,并向后附着于股骨粗线。也就是说对整个大腿肌肉起到约束作用,尤其对股外侧肌影响最大。
图片
臀深部围绕在髋关节后方有六块小肌肉(图4-2-12),与肩袖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图片
梨状肌近端附着于骶髂关节前方,远端附着于股骨转子后方,屈髋30°以内有屈髋作用,屈髋30°以上有伸髋作用。由于股骨颈的存在,有大腿外展作用,在内收肌收缩时,梨状肌被动拉长。
上、下孖肌近端附着于坐骨棘,远端附着于转子间窝,有股骨外旋转作用。
闭孔内肌近端附着于闭孔内侧面,远端绕过坐骨结节与坐骨棘之间骨面附着于转子间线,有股骨内收和外旋转作用。
闭孔外肌近端附着于闭孔外侧骨面,远端附着于转子间线,有股骨内收和外旋转作用。
股方肌近端附着于坐骨结节,远端附着于转子间线,有股骨内收和外旋转作用。
腘绳肌(图4-2-13)由半腱肌、半膜肌及股二头肌长头组成,整体有伸髋作用。半腱肌近端附着于坐骨结节后外侧面,远端附着于鹅足腱,有胫骨内收内旋和伸髋作用。半膜肌近端附着于坐骨结节后外侧面,远端附着于胫骨平台内侧缘后方,有大腿内收、伸髋作用。股二头肌长头近端附着于坐骨结节后外侧面,远端附着于胫骨平台外侧缘后方和腓骨小头上方,有大腿内收、伸髋和胫骨外旋转作用。
图片
髂腰肌分为髂肌和腰大肌,髂肌近端附着于髂骨内表面,远端与腰大肌共同附着于股骨小转子,有屈髋和股骨外旋转作用。腰大肌近端附着于第12胸难及腰椎1~5椎体的侧方、椎间盘侧方,其后方与腰椎横突有筋膜连接,远端与能肌共同附着于股骨小转子上,双侧收缩时有腰脊柱冠状面稳定作用,单侧收缩对腰脊柱侧弯有明显影响,但对脊柱的旋转只有很少的作用。远固定的双制腰大肌收缩对于脊柱曲度有稳定作用,尤其13以下的附着;13以上附着的腰大肌与膈肌的膈脚形成交叉,有利于胸腰段前方的力学稳定性。当跨越L5.S1的腰大肌对耻骨上支产生向后的力使骨盆前旋转时,腰大肌维持腰脊段曲度的作用才表现得淋漓尽致。当腰部固定时,腰大肌有屈髋、内收和股骨外旋转作用。髂腰肌的小转子附着与股直肌的髂前下棘附着形成髋关节水平的力学交叉。
间接影响髋关节的因素为骨盆上方附着的软组织,主要影响骨盆与脊柱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骨盆的牵拉,使髋关节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包括腹直肌竖脊肌、腹内外斜肌、腰方肌。腹肌对维持腰椎稳定性有重要作用,腹肌损害可增加腹腔压力,使人感觉饱胀,同时排拮抗竖脊肌,出现腰部浅层肌的过度牵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